之华说史,史说自话。欢迎大家关注我,一起纵论古今,畅谈天下大势,探讨人物背后的历史纷争。
杨国忠和安禄山结成的政治联盟,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共同打击李林甫,借此排除异己。然而,双方的结盟只是短暂的,在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目标之后,二人很快反目成仇。杨国忠虽被许多人视为依靠杨贵妃的宠爱而逐渐升迁,但他本人拥有很强的行政才能。历史上曾有记载称:“强力口辩,既便佞得宰相,剖决机务,居之不疑。立朝之际,或攘袂扼腕,皆颐指气使,无不誉惮。”他在宰相任内,几乎涉足了朝廷的每一个重要职务,身兼数职,影响力巨大。从负责监察的侍御史到管理财政的度支,再到掌管官员升迁的吏部,甚至担任剑南节度使等职务,总共拥有四十多个重要职务,几乎无所不包。甚至有官员每天排长队等候他签署文件,常常一整天也得不到批准。
展开剩余79%然而,与李林甫的狡诈不同,安禄山并不擅长这种阴谋诡计。尽管安禄山曾在杨贵妃的帮助下,和杨国忠、杨铦等人结拜为兄弟,双方还曾在长安一同游乐作乐,但杨国忠始终未能消除安禄山心中的轻视。安禄山虽然不善政事,但其野心十足,并且非常瞧不起杨国忠的浅薄与浮躁。直到杨国忠在天宝十年(752)成为宰相,处于权力顶端后,安禄山对他的蔑视愈加明显,这也为两人之间的裂痕埋下了种子。
杨国忠决定除掉安禄山时,采用了一种极为冒险的策略,即通过不断向唐玄宗上报安禄山叛变的迹象,企图借玄宗之手铲除这个日益威胁到自己地位的敌人。此举最终导致了两位原本有着共同利益的盟友,彻底变为生死敌。
1. 杨国忠与安禄山的较量日益白热化
从天宝十二年(753)到天宝十四年(755)间的三年里,杨国忠多次向玄宗上奏,告知安禄山谋反的危险,试图阻止对安禄山的进一步升迁。史书中记载,这期间杨国忠和太子李亨、宰相韦见素等人联合起来反对安禄山,甚至有七八次不同场合的劝谏。然而,在玄宗对安禄山的信任已经根深蒂固的情况下,这些努力完全无效。最终,杨国忠决定通过激怒安禄山,使其急于反叛,以便寻求玄宗的信任。
例如,他命令长安的京兆尹搜查安禄山的住所,逮捕他在京城的亲信,并打击安禄山在朝中的党羽。安禄山因此怒不可遏,向玄宗报告杨国忠的罪行。但玄宗仍然保持调和的立场,采取安抚双方的策略。最终,安禄山反叛,成为以“清除杨国忠”为名义的叛乱口号,发起了震惊天下的叛乱。
2. 安禄山的政治才能与伪装天赋
在唐王朝的盛世中,李林甫、杨国忠、安禄山三人之间的政治斗争,可以说是将唐朝的命运推向了极端。而其中,安禄山无疑是最具表演才能、最擅长伪装的人。他虽然是来自营州(今辽宁朝阳)的杂胡人,但通过多年的伪装与阿谀奉承,逐渐获得了权力的巅峰。他善于察言观色,尤其是在与权力高层打交道时,表现出极为精湛的口才和能耐。
安禄山的真正崛起始于开元初年,年仅十几岁的他进入了安氏家族,并成为了突厥部落的流亡者。凭借着与不同民族的交流能力和对战术的独到理解,他被张守珪赏识,并逐步升迁为左骑卫将军。在这一过程中,他展示了自己非凡的军事才能,但更为重要的是,他在投其所好、拍马屁方面也有着极高的天赋。
3. 安禄山如何赢得玄宗的信任?
安禄山能够迅速得到唐玄宗的宠爱,一方面是他通过多次的恭维与献媚,另一方面,他也通过精心的表演赢得了皇帝的心。例如,他曾向玄宗报告一个关于蝗虫的故事:他宣称自己祈祷上天以消除蝗虫,并因此得到庇佑,玄宗对此深信不疑,并命史官将此事记录下来。这种夸张的表演让安禄山迅速取得了更大的信任,并获得了平卢节度使等重要职位。
此外,安禄山还以其“胡人”身份,时常在宫廷中装傻充愣,借此讨好玄宗和杨贵妃。他对杨贵妃的恭维几乎达到极致,甚至请求成为杨贵妃的养子。这种形象的塑造不仅让他在宫廷中游刃有余,还为他后来的权力扩张奠定了基础。
4. 安禄山的失败:一场无可挽回的错失
然而,尽管安禄山初期的叛乱进展顺利,甚至一度占领了东都洛阳,但唐朝的战备不足和缺乏有效训练的军队,导致叛军在初期的得意过后,迅速遭遇了反击。在唐朝朝廷内,权力斗争使得决策失误,错过了平叛的最佳时机。尤其是在叛军占领洛阳之后,杨国忠和哥舒翰等权臣之间的争斗,使得唐王朝错失了扭转局势的机会。
尽管唐军的训练不足,内部却依然存在着强大的反抗力量,像常山太守颜杲卿等地方势力的起义迅速挽回了局势。最终,在唐王朝强大的军事反击下,安禄山的叛乱虽然迅速扩展,但也终究因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而走向失败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新玺配资-炒股平台配资-实盘配资公司-按月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