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场历时12天的大战,终于让伊朗认清了印度的面目,只有中俄才是真朋友。
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对外表示,随着以伊冲突结束,伊朗的外交政策也会与战前有所不同,德黑兰将根据不同国家此次危机期间的态度,调整与各方的互动方式。
阿拉格齐此言,就是在告诉外界,各方在此次冲突期间做了什么,伊朗都看在了眼里。
伊朗现在会有这种表态,侧面说明了,在此次以伊冲突期间,有些国家的态度是伊朗之前没有预料到的。
举例来说,虽然因美国制裁压力,印度逐渐停止了从伊朗采购石油,导致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水平下降,但伊朗与印度在其他领域一直保持了较为密切合作。
印度在伊朗恰巴哈尔港投入了大量资金,想要以这个港口为节点,建立起一套经过伊朗北上中亚的交通运输体系,以抗衡中国的“一带一路”战略。
正是在这种密切合作下,伊朗在5月的印巴危机期间,没有顾忌邻国巴基斯坦的态度,依旧与印度签署了几份新的合作协议。
可在此次的以伊冲突期间,印度为了确保自己与以色列的合作,没有向伊朗提供任何的外交支持,甚至没有做到严守中立。
在上合组织谴责以色列突然袭击伊朗的时候,印度外交部门就专门发布了一份声明,宣称印度没有参与上合组织的相关决策,谴责以色列一事与印度无关,“背刺”了同为上合国家的伊朗。
与印度的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巴基斯坦出于同为上合国家,伊朗生变可能影响巴基斯坦等多个层面的考量,不计前嫌,为伊朗说了话,劝说特朗普不要尝试颠覆伊朗现政权。
印巴态度的鲜明对比,应该能够推动伊朗在处理与印巴两国的关系时作出调整,伊朗应该会与巴基斯坦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,放缓与印度合作的步伐,与新德里保持更远的距离。
从这个角度上看,此次战争已然成为伊朗外交的一块试金石,试出了伊朗所有伙伴国家的成色与真实态度,让伊朗能够依据各方的真实态度,对自己的整个外交战略进行调整。
而从伊朗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上看,伊朗可能已经确定了一个大体的外交调整方向。
首先,伊朗宣布暂时不会重启与美国的核谈判,说明在美国亲自下场,与以色列一道尝试废掉伊朗发展核计划的能力后,伊朗国内要求与美国谈判,在核问题上作出更多让步的声音被强硬派压制。
伊朗在处理与美国,尤其是本届特朗普政府的关系时,必然会变得更加谨慎。
其次,在以伊宣布停火一天,危机尚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,伊朗仍旧派国防部长纳西尔扎德赶赴中国,参加新一届上合防长会议,没有因为己方所处的危急情况,而放弃此次在上合内部进行交流的机会。
这说明,上合谴责以色列,以及中俄等国在此次危机期间,在外交等领域向伊朗提供的支持没有白费。伊朗意识到了只有中俄等国才是真朋友。
伊朗未来应该会进一步加强与中国、俄罗斯的伙伴关系,推进中伊与俄伊之间,那两份长期合作协议的落地。
只是在对俄关系上,伊朗到底会做到何种程度,还有待观察。
毕竟,伊朗此前曾向俄罗斯提供过自杀式无人机与相关的技术,算是在俄乌冲突上半公开的站队了俄罗斯。
可普京政府在此次战争期间,仅向伊朗提供了外交层面的支持,却没有在军事上为伊朗提供援助,甚至有俄方人士公开强调,俄罗斯不可能出兵援助伊朗。
伊朗与欧洲以及海湾国家的关系走向,更是未来伊朗外交的一个看点。
在欧洲的问题上,伊朗一直尝试与欧洲保持良好关系,但欧洲在此次以伊冲突中表现得较为拧巴。
欧洲呼吁了以伊“停火止战”“防范事态升级”,但在谁是受害者等问题上,欧洲那边有些“和稀泥”,都不愿公开谴责以色列,德国甚至表示以色列的行动是在“替西方干脏活”。
海湾国家的情况也有些类似,这些国家谴责了以色列的行动,且卡塔尔确实在最后推进停火时发挥了作用,可这些国家都没有明确要求美军不得使用己方基地,参与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。
所以,伊朗未必愿意现在就强化与欧洲和海湾国家的关系。
总的来看,以伊冲突的硝烟正在散去,但此次危机引发的战略重构,才刚刚开始。
可以预见到,除了继续发展与中国、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,与印度保持距离之外,伊朗这场根据各方战争期间表现,而进行的深刻外交调整,还存在着诸多变数。
德黑兰在重新界定“敌友”,确定不同外交策略过程中的每一步,都将影响到伊朗国家的未来,甚至影响中东的地缘政治平衡。
新玺配资-炒股平台配资-实盘配资公司-按月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